有这么一类英雄,他们技能机制简单,只要会一点技能理解和基本操作就能大致摸清楚他们的技能;他们的打法简单,要么无脑推线要么塔下抗压,没有那么多细节讲究;但同时他们还有着较高的下限,功能性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于是玩家们亲切地称他们为“混子”英雄,一方面觉得他们不需要多大操作和理解,人人都可以上手;另一方面又觉得这种英雄让人无奈,他总能发挥出他的作用。玛尔扎哈就算得上一个,虽然被称为混子英雄,但同样是蚂蚱,有的人依然能打出高伤害+推线+支援的多种效果,而有的玩家却干啥啥不行,躺赢第一名。
根据我在真金白银局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我发现即使是同一个英雄,而且打法也类似,但在装备、技能和兵线的理解上还是有着较大差距,我们不妨先来谈谈他的定位。
蚂蚱这个英雄我接触得不多,但石头人我玩得多啊;同属“混子”的丽桑卓我也不爱玩,但小法我也会拿出来混分啊。
即使同样是所谓的“混子”英雄,每个英雄都有着自己不同的作用:丽桑卓是控制+被动AOE(小团战尤其明显)+大招(单点硬抓或进人群打AOE骗技能);石头人是无敌强开+拍地板减攻速,对于没有闪现没位移的ADC就是噩梦(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保持高度集中且不下滑);小法是被动的高法强让自己出更多功能装以及CD起来后的E,能创造多次控制和风走位的效果;而蚂蚱,是推线+持续伤害+大招单抓+恶心流的效果。
而在分段不是那么高的局,很多蚂蚱玩家只注意到推线这一环节,他们认为这英雄的唯一优点就是推线快,于是兵线一来开始EQW无脑推,推着推着对面中野开始合体帮他抓崩。然后就陷入恶性循环:推吧——对面打野来——多死几次没伤害没装备,心态崩了;不推吧——这英雄又不像刺客一样能经常造成对位击杀——随着时间流逝比对面中单的作用越来越小。
或者还有一种——冰川恶心流,依靠冰川配合冰枪+鬼魂打出多种减速和软控,提供更多功能性;这一套装备也适合很多功能性英雄,如小法、大眼等等。但有一个问题:这样的装备是提高了他的功能性和恶心程度,但削弱了他的伤害,小法有被动加成大眼有被动真伤,蚂蚱呢?
这类混子英雄在一部分玩家的理解下就是只要发挥出功能性就好了,至于伤害本身就不够,所以你能经常看到三件套的蚂蚱依然刮痧,功能性除了一个大招控2S然后就毫无作用,团队贡献太小了。
那么他的伤害从何而来?
我们只需要研究一个核心技能——E,这是他的精髓也是最容易忽视的地方。
煞星幻象是蚂蚱最稳定且伤害最高的基础技能,没有之一,而且能够多次刷新造成更多伤害。
Q技能有着延迟且弹道并不广,W的虫子需要技能叠加层数且面对英雄或野怪才能更多,单体R的很低,先手R的伤害低得让人难以置信。况且蚂蚱并不适合帽子这类很贵又不平滑的高法强装备,那么他的伤害从何而来?
从E技能本身的特性和装备搭配下手,核心问题在于怎样将持续伤害最大化?
从技能本身来看,Q会提供沉默效果,W的虫子可以召唤多个并且会优先攻击E和R的目标,R技能能稳定点控一个单位2.5S,E技能是持续伤害且可以被Q和R刷新持续时间。
E技能的持续时间是4S,满级CD为7S,只需要30%的CD就可以缩短为4.9S,最理想的连招是EWAQAE,在大招时尽可能地先放W这样能稳定地打出更多伤害。
不过以上都不是很难理解,我想说的是关于装备对他的影响。
前面也说过蚂蚱的特性让他难以且不适合打出大量爆发伤害,他强的地方是持续伤害,这个持续伤害不只是技能机制带来的多个E的持续输出,还包括一些能增加持续伤害的装备。
我见过出卢登鬼书金身的,即使技能全中对肉坦来说也是挠挠痒,蚂蚱的装备其实早就被固定下来了——卢登、大面具和冰杖,只有这三件才能完美符合他的定位。
卢登就跳过不说,提供蓝量、CD和法强,而且卢登的溅射效果也能触发冰杖和大面具,主要给蚂蚱提供蓝量不足的问题。
比起火男来说,大面具会更适合蚂蚱,大面具有着两个效果:一个是随着时间增加提高对英雄的百分比伤害,最高10%;一个是技能会灼烧目标,会造成目标当前生命值的百分比魔法伤害,可以理解为AP的“破败”,在敌人移动速度受损时提升至2.5%。
蚂蚱的W、E、R均为持续伤害且能触发大面具的灼烧效果,E技能本身为4S,通过减CD和Q、R的刷新,能够让大面具的灼烧效果持续10多秒,不仅能触发疯狂让E更疼,也能造成更多的折磨伤害。
而冰杖,就弥补了另一个劣势——减速,长达多秒的E技能会让敌人减速更久,也能提升大面具的额外魔法伤害,这个伤害加成又能增益到疯狂之上,这才是三件套蚂蚱的正确打开方式。
蚂蚱的伤害优势和大多数英雄一样,需要体现在等级和装备的领先上,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快速清线和发育就成为了手段,而恰好蚂蚱的优点就在这儿。
蚂蚱的E技能在击杀后会获得一定的法力回复并且E技能能够传递到附近的敌方单位,普通的远程兵一个E技能就足够清掉,而在对付近战兵和炮车时,W技能的虫子能对身上带有E的小兵造成三倍伤害,再加上Q刷新E的机制,蚂蚱清兵的速度只会受到蓝量的影响,很少有人能推过蚂蚱的线。
而且,你还可以选择合适的小符文去增加自己的推线能力,但是主系推荐巫术,启封秘籍和冰川会让人先入为主地当成功能性法师来玩。
艾黎比彗星好的地方在于,E技能的持续时长能触发多次艾黎,大面具的持续伤害也能多触发一次艾黎;法力流系带和焦灼都不需要特别解释,推兵线就可以莫名其妙地蹭到近战敌人的血量,而超然能提供10%CD,配合卢登的20%已经足够。
副系选择启迪,但更推荐鞋子+小兵去质器的组合,在极端情况下(没自信时)可以选择秒表,小兵去质器能进一步增强蚂蚱的推线实力,只要你人敢去游走,以蚂蚱的推线速度,很容易积累起等级优势。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推线能力是他的优势,那么是否意味着他就需要无时无刻地推线?
关于“混子”英雄,我们有一个常见的误区:这把我只要XX就行了。要么是无脑保下,对面打野露个头就火急火燎地TP支援,自己线都没吃就恨不得住在下路,结果等级经济都跟不上;要么是只会推线,不顾及对面中野伤害和控制手段,我就一直推,以为这样能拖住敌人游走的节奏,但实际上自己成为了对面中野节奏的突破口。
想一想上单石头人赖在哪儿?是对面针对你的成本与收益不符合,事倍功半;即使在你稍微劣势的情况下依然有着作用,对面还是会警惕你的大招,这一个技能可能成为胜负手。
一个英雄的作用从来不只是光从一个方面去发挥:余震丽桑卓够混吧,W、R、E和余震的存在使得她极难被单杀,但前中期的小团战她的被动能打出大量AOE,R更是稳定点控集火减员,只是随着装备选择和敌人装备的成型丽桑卓的短手劣势和输出不足慢慢地体现出来。
对付游走刺客类,而且对方打野也是极度依赖节奏的英雄时(如艾克、蜘蛛),先做好视野再积极推线,被动和推线能力可以完美地错开正面交锋,形成技能声相闻但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而在面对同样是发育法师时,先让对方技能多砸兵线,配合打野6级强开点控硬杀。
蚂蚱的稳定点控使得他配合任意一个高伤害的打野时都极其可怕,不要一味地推线,尽量和打野商量好推线后时入侵野区还是包围下路,这时候再考虑快速清线拿到线权。
没事别老游走,丽桑卓还能E进人群R自己金身骗技能,蚂蚱一旦失去推线所带来的等级和经济优势,就只剩下一个大招了,功能性微乎其微。